2023年3月9日 星期四

新加坡之旅 (疫後第一次旅行)

加坡於上世紀與香港並列「亞洲四小龍」,對於這個面積還比香港細小但經濟發展更發達的國族國家(nation-state),一直都想拜訪一下。

是次Covid疫情,自己最實在得到的,居然不是中招 (touchwood),而是因參加公司疫苗接種機票抽獎而獲得一張來回新加坡的國泰航空免費機票,都算是不幸中之大幸。

目前兩地基本上已撒銷所有防疫限制,而自己和女友已近三年多沒有外遊,今次在疫後新常態下到訪新加坡旅行,心情自然特別興奮。

我倆在新加坡逗留了四日三夜,日子雖短,有幾點特別深刻,為此想記錄一下:

1.
天氣雖然不似預期,每天日間大部分都有驟雨至零散大驟雨,聽一名新加坡友人說,以前新加坡每日落一個鐘,這場雨原來已下了近一星期,鄰國馬來西亞更爆發了水災。

旅程第二日,喜見早上天色稍稍好轉,於是便按照原定計劃,到East Coast Park租單車體驗沿岸風光,結果沒多久又再下雨,且越落越大,還不時刮起陣風。踩車途中遇到一班Auntie Uncle's Cycling Group單車手,原來大家的目的地都是踩到Coast Beach Park後到附近的Changi Village吃午飯。我一邊騎著,一邊跟其中一個大叔閒聊,他得知我們是香港人以及首次拜訪新加坡後,便說到疫情前也曾到訪香港旅遊探親,自己仲識講少少廣東話,笑說我們選擇在冒著大雨下馳騁,應該會對新加坡留下深刻印象。 

2.
新加坡全國有為數不少的熟食中心和熟食廣場 (按:看見一些路標中文有時會寫「食閣」)。所謂民以食為天,令我深刻的,莫過於這個空間構建出來的多元文化。新加坡是多種族的國家,以華人、馬拉人和印度人為主要族羣。政府要達至有效管治,自當離不開政治社會穩定(正因如此,公開發表煽動種族仇恨的言論甚至比抨擊政府施政更為敏感,但至少人們都了解存在所謂的「紅線」,知道什麼不能說),維穩是也。熟食中心內形形色色的攤檔,正是一個文化交融、種族之間展示和而不同的公共空間,不再單純是個讓人進食的地方。

從檔口外張貼的訪問報道可見,當中很多家庭以往都是靠擺檔賴以維生,很有昔日香港小販文化特色。其中一晚,我倆到了Zion Riverside Food Centre吃飯,其中一檔小販售賣的炒菜頭棵甚具潮汕風味 (棵即是我們平日說的""),老闆繼承了父親舊時賣棵的手藝和攤位,與老婆合力經營,一手養大了四名子女。報導寫著老闆是失聰人士,所以我們點餐時,都是在餐牌上指指點點,一切盡在不言中。

在我們到過的熟食中心,不論像Maxwell、老巴剎美食廣場這些名氣較大的,抑或在小區經營的Zion Riverside Food Centre,整體環境看起來都有條不紊,衛生良好。細心留意,會發現攤檔外都會張貼一張環境潔淨程度証明書 (目測大多都取得A、B等級)。進食完畢後,所有食客都被要求自行清走餐盤和餐具到指定回收區,否則將有機會面臨定罪!

Changi Village熟食中心內,我們還見到數隻野雞在場內四走,伴侶還笑言是否有檔主走失雞呢!後來從新加坡友人口中得知,新加坡的野雞、水獺和山豬等野生動物都是受保護動物,隨街有野雞出沒,原來是平常不過。 

3.

新加坡奉行管理主義,社會發展政府由上而下的家長式管治方式作主導,過去數天在獅城遊走,令人讚嘆其出色的城市規劃成果

(i) 組屋建設

新加坡接近八成人口居住和擁有組屋 (public housing),人民安居樂業不再是夢。為此我們專程到訪當地組屋地標 - 達士嶺組屋(The Pinnacle@Duxton)。從遠處觀望,還差點令人誤以為是類似香港西九龍一帶的大型豪宅項目,查實是由七幢五十層高的公共住宅樓宇組成,其特色之處,是第25層和第50層以高空天橋將七幢樓相連,其中橋上的空中花園,更創下全球最長空中花園記錄。翻查資料,The Pinnable的所在地,曾經是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組屋區原址,因此我們在附近不難發現最早期落成的「1號組屋」(有趣的是,這裡每棟組屋只有座號,沒有名字),新舊建築互相交融。友人說,組屋樓下甚至聽過有人播《偏偏喜歡你》、《上海灘》等經典廣東歌呢

(ii) 機場發展

機場無疑是旅客抵埗的第一個touching point,今次我們上落機地點都在樟宜機場的第四航站(T4),均可經eChannel自助化出入境,不計排隊時間,過程只需數十秒內即可完成,無需經人手核對旅遊証件,像香港機場離境時所使用的single flight token 採用生物認証技術技術,只是香港目前仍僅限於出境時應用,從航站基建和技術的發展速度看,看來新加坡比香港更勝一籌

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第一天抵埗便參觀位於樟宜機場核心地段舉世聞名的星耀樟宜” (Jewel)。當晚我們除了賞「瀑布漩渦」的光影表演,還參觀了頂層的「星空花園」,光是站在觀景台上打卡都已值門票價。機場不再只是旅程的起點,而變成了旅程的目的地 (a destination in itself)

香港近幾年才積極提出由「城市機場銳變成「機場城市」,未知日後落成的SKYCITY航天城T2航站,否帶領香港機場振翅高飛?

(iii) 花園城市

香港中環市區的核心地段主要被各色各樣的摩天大廈盤鋸,故以「石屎森林見稱。是次到訪新加坡,令我深刻體會城市綠化的可能性。位於著名地標金沙酒店的正後方,是綠意盎然、佔地101公頃 (相當於5.3個維園) 的「濱海灣花園(Gardens by the Bay)。雖然花園建立在人工島之上,從酒店的天橋通道走來,更覺這「後花園」像一片城市中的綠洲,引証新加坡「花園城市」的美譽。

這四日三夜的新加坡之旅,體驗到這都市的可愛之處,不是什麼遊客必到的景點,而是種族和諧共融所帶來的文化多元性,以至卓越的都市規劃。熟食中心的設計和規範,正好展現新加坡和而不同的獨特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