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得上司推薦,最近參加了一個由香港國際航空學院(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viation Academy (HKIAA) 聯同國際民航組織(ICAO)舉辦,為期一連四天的培訓課程,增進了對機場客運大樓主要功能運作的理解。這課程開宗明義是「為任職機場管理、機場及航空公司或其他航空相關組織,並負責客運大樓運作及管理的員工」而設,但無論如何,多一份了解機場客運大樓的運作及管理,對將來(如若)參與機場策略管理還是有幫助的,要不然當做了解大樓運作的寶貴機會亦不為過。
課程設立的目的,一方面緣於人才流失,加上面臨退休潮,容易導致青黃不接的情況,意味前人累積的知識同時流失,另外隨著機場運作日漸複雜,有需要培訓大樓前線同工(Duty
Staff)應對突發事件對客運大樓造成的衝擊。聽聞課程每年都需要開班授課以檢討教學成效,始能延續ICAO認証,只是礙於今年全球爆發疫情,今年導師和全體學員都「清一色」是自己(AA)人。由於他們大多都在機場大樓運作部門「打滾」了相當日子,具備豐富處理大樓運作(事故)的經驗。當導師上堂發問某些問題時,不時溫馨點名提醒某些學員唔好咁快答,好等給予其他學員時間思考。當然,有時候導師也會反問那些學員,且看他們日常面對類似scenario時會如何應對。
簡單而言,課程包含4個單元,探討各自對客運大樓運作及管理的影響,分別是惡劣天氣、旅客捷運系統(APM)事故、行李處理系統(BHS)事故,以及人群處理(Crowd Management)事故。頭三個情況,AA早已就可能出現的情況制訂指引(SOPs),當事故發生時盡快啟動應急方案解決(resolve),減低骨牌效應(domino effect)的影響;至於人群處理方面,局方也有相關SOPs指引,但很多時候仍要視乎實際情況「執生」(例如「813機場集會」),關鍵在於緩解(mitigate)對客運大樓日常運作的衝擊。
以下是一些課堂的學習重點,好等日後重溫吧。
Link
(自我免責:機場發展日新月異,今天有用的內容,明天或已不合時宜,故此以上筆記內容僅供個人學習之用,完。)